|
集裝箱碼頭箱位詳解!时间:2022-07-23 作者:長和運一站式物流-Danny【原创】
以千萬級集裝箱單體碼頭為例,講一下非常生動易懂的“箱位”那些事。在說“箱位”之前,先來看一個小問題。 下面用一個公式解釋泊位利用率和泊位占用率,雖然幫大家拎出了關鍵點,但仍有勤奮好學的朋友不滿足,問:這“靠泊空檔系數(shù)”是啥意思? 下面看一個例子: 好比你家小區(qū)的地下停車場,一般車位寬度都要比車寬一些,是為了空出車與車之間的必要的空間,以便于你的愛車在任意時間進出車位時不至于刮擦到相鄰車輛。 停車場的一排排車位相當于我們的碼頭泊位(看下圖),車位里的車相當于靠泊作業(yè)的集裝箱船,而這個“靠泊空檔系數(shù)”就是為了預留出船舶進出泊位的空間而設定的,一般為固定值1.1。 因為這個空檔占用是船舶靠泊作業(yè)的必要條件,所以在計算泊位利用率和占用率的時候必須要加上它,F(xiàn)在你再回頭看看上面那個計算公式,是不是更好理解了呢? 好啦,下面言歸正傳,進入正題~ 身在“千萬級”單體集裝箱碼頭,你一定見多了這樣的場面: 還有這樣的: 感嘆壯觀之余,是不是還有密密麻麻?你知道到底有多少箱子在大北三堆場嗎?小編給你幾個數(shù)字: 大北三堆場面積183.7萬平方米,可堆箱23萬TEU,常年堆箱量在15萬TEU左右。如果這些箱子首尾相連排起來你在箱頂上開車,得開9個鐘頭左右!這么多積木一樣的集裝箱之所以能如此整齊,是因為有一套編碼系統(tǒng)讓這些箱子“安家落戶”。 也可以這樣說,在集裝箱碼頭的堆場里,每一個箱子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ID,這就是“箱位”。 我們的控制員和龍門吊司機就是憑借這個“ID”,才能在成千上萬的箱堆里精準定位某一個箱子,并進行指揮和吊裝的。 如果你還是覺得似懂非懂,那小編就分5個步驟幫你把大象裝進冰箱,看好咯~ 第一步,整個堆場,按“區(qū)”劃分 按照泊位順序,每個泊位對應一個區(qū)。如1號泊位對應1區(qū),2號泊位對應2區(qū)……,放個圖: 第二步,每個區(qū)又劃分為“塊” 如第5區(qū),按照海側到陸側的順序,分別為5-1、5-2、……,如果數(shù)到第10塊了還沒完,那就用5-A、5-B、…… 第三步,每塊又劃分為“貝” 英文為BAY,與船箱位的BAY對應。按慣例,用奇數(shù)表示20英尺小箱的擺放位置,用偶數(shù)表示40英尺大箱的擺放位置。文字太抽象,還是看圖說話吧: 為了方便你理解,小編用帶紅光圈的數(shù)字標示出這個箱塊的實際堆箱貝位,不知道你有沒有看懂了呢~? 第四步,每貝又劃分為“列” 每個貝位一般有6列,從靠近車道一側起,分別為1、2、3、4、5、6列,找1個貝的箱子給你看吧: 第五步,每列又分為“層” 英文為“TIER”,一般為4-5層,從底向上,依次為1、2、3、4……,還是剛才那個貝,你再瞧: 怎么樣?記住了嗎?小編再扔個圖給你復習鞏固下: 好了,就這樣把五個步驟合起來,就可以輕松說出一個集裝箱的箱位了。這樣理一理,是不是覺得其實挺簡單的呢~ 你知道為什么有些箱子是嚴絲貼縫挨個堆成這樣的? 有些為什么又要空出這樣一條縫? 很簡單,一般來說,緊密挨個兒的,是空箱;留縫兒堆放的,是重箱。 再來鞏固一下。。! 1 排(行) 有兩種表示方法: (1)從船首向船尾按自然數(shù)順序排列,用編號01,02,03...表示。 (2)從船首向船尾按自然數(shù)的奇數(shù)或偶數(shù)順序排列。 裝載20ft集裝箱時,用奇數(shù)順序編號01,03,05,07...表示。 裝載40ft集裝箱時,用偶數(shù)順序編號02,06,10,14...表示。 2 列號 有兩種表示方法: (1)從右舷向左舷按自然數(shù)順序排列,用編號01,02,03...表示。 (2)以中縱剖面為基準,向右舷或左舷分別用奇數(shù)或偶數(shù)順序排列。 當總列數(shù)為奇數(shù)時,處于首尾線上的箱格的列號為00,右舷箱格的列號為01,03,05,07..,左舷箱格的列號為02,04,06,08...。 當總列號為偶數(shù)時,首尾線上沒有箱格,右舷或左舷箱格的列號同上,用編號01,03,05,07...或02,04,06,08表示. 3 層號 有兩種表示方法: 分艙內層號和甲板層號 (1)方法1: 艙內層號以艙內最下一層為基準,自下而上用順序號H1,H2,H3...表示。 甲板層號以甲板為基準,自下而上用順序號D1,D2,D3...表示。 (2)方法2: 艙內層號以艙內最下一層為基準,自下而上依次用編號02,04,06...表示。 甲板層號以甲板為基準,習慣自下而上依次用編號80、82、84...表示。 4 小問答 問:531212、540788、551184三個箱位都在哪?你找到了嗎? |
長和運雙清專線/DDP/DDU
|
|
|
|